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王羲之:一个“拧巴”的书圣 要闻速递
来源: 济宁启功艺术研究会      时间:2023-05-03 13:09:50

▲王羲之书法名帖数码版画-兰亭集序(神龙本)

天下第一行书,冯承素摹写神龙本,博物馆原作超清数码版画,实木榫卯框精裱

在书法史上,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梁武帝萧衍称赞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资料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时召见太子李治说:“吾所欲得《兰亭》,汝意如何?”作为儿子的李治听到父亲这样的请求,便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装入玉匣之中,放在父亲面前,而《兰亭集序》的真迹也沉睡在昭陵之中。

王羲之

王羲之的艺术形象,几乎掩去了他作为一个现实的人物的一面。然而,在“书圣”光环背后,让我们看看一个真实而又“拧巴”的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多称其为“王右军”。

王羲之 《竹扇题字》

《晋书》记载:“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从中可以领会到少年的王羲之即不善言谈又带着一身孤傲之气。

王羲之出生在当时的大族琅邪王氏世家,他的叔父王廙对他书法艺术影响较大。他的这位叔父“少能属文,多所通涉,工书画、善音乐、射御、博弈、杂伎”,可谓多才多艺。

后人往往谈到王羲之从小跟卫夫人学书法,却每每忘记了这位对王羲之影响更直接的王廙。

《游目帖》纸本墨笔,25X32.5cm,东晋

开始步入仕途的王羲之是顺利的,当时的他还是“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有一次,他的朋友扬州刺史殷浩写信劝他出任护军将军之职,王羲之半推半就,最后担任了右军将军和会稽内史之职。

入仕之后的王羲之,一直试图在政事和人格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他在会稽开仓救灾,在赋税和徭役问题上与朝廷争执。另一方面,他一到会稽,就和玄言大名士支遁讲论玄理,引为知己,同时对会稽优美的山水流连忘返。

《兰亭集序图卷》(局部)祝允明 文徵明,明代

永和九年的春天,王羲之与谢安、支遁、孙绰、许询等名士在兰亭饮酒赋诗,乘兴写下了名传后世的《兰亭集序》,发出“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不知老之将至”的感慨!

《兰亭集序》这部书法作品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更应该留心的是作者在文中透露的思想情绪。在与友人的聚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足以表达出王羲之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兰亭集序》(神龙本) 冯承素(摹),纸本墨笔,24.5×69.9cm,唐代 原作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晚年王羲之个性上的偏狭与狂傲使他和一向不和的蓝田侯王述发生了直接的冲突。王羲之看不起王述,王述便在政事上和王羲之过不去,最后,王羲之还是隐退了。

辞去职务的王羲之,把自己的余生投入到书法当中,书法成为他的精神寄托。《快雪时晴帖》就是王羲之在隐退之后的作品,它是作为一封信札写就的,全文共二十八个字,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

《快雪时晴帖》 纸本墨笔,23×14.8cm,东晋 原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虽然晚年的王羲之有会稽的山水为伴,但从现存的《杂帖》中也不难察觉出他晚年心境的凄凉。王羲之在个性上孤傲不合群,但他又敏感于友朋之间的情感,执着于人生内在价值的追求。

《大道帖》 纸本墨笔,27.7×7.9cm,东晋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羲之就是这样一位活的很“拧巴”的人,他即对政事十分关心,但同时又对宗教玄谈乐此不疲;他在生活上标榜风骨和脱俗,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感情的痛苦与深沉。在《兰亭集序》里,他先是感叹了聚会的欢乐之情,后面又抒发了对于生死无常的感叹。或许,王羲之这种性格不应该叫做“拧巴”,而应称作是真性情吧!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