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详情
冷战、恐吓、PUA,“精神家暴”为什么也是种犯罪?|今日快讯
来源: Vista氢商业      时间:2023-02-28 01:50:57

提到“家暴”,你会想到什么?粗暴的殴打、血腥的虐待?其实,谩骂、恐吓、威胁等精神侵害,也是暴力。

2月24日,日本内阁会议把用语言、态度等折磨对方的“精神家暴”纳入《家庭暴力防止法》修正案草案的涉及范围,并加强对受害者保护力度、对施暴者的惩处力度。若能在本届国会通过修正案,该法案将于2024年4月1日开始实施。

精神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经常性谩骂、恐吓等区别于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的肢体暴力的侵害行为。


(资料图片)

中国法院网刊发的文章《浅谈家庭精神暴力的认定标准》提出,是否构成精神家暴,需要考虑四个方面:行为人的主观态度、精神暴力的隐蔽性、是否造成严重损害后果、损害后果与暴力行为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大小谎言》剧照

按照日本现行《家庭暴力防止法》,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的条件仅限于身体暴力,修正案草案扩大为“因暴力或威胁而对身心造成重大危害的危险性大”,同时把“对自由、名誉、财产的胁迫”也列为精神家暴。

在日本,家暴形态近年来呈现多样化,比如“让对方长时间跪坐训话”“限制对方行动和交友范围,置于自己控制之下”。据日本内阁府披露,24小时反家暴咨询机构收到的咨询中,大约六成包含精神家暴。

在我国,“精神家暴”这一概念曾在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因一起明星离婚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当时,李靓蕾指控王力宏的行为对其形成“gaslighting”(煤气灯效应),意即对某人进行长期心理操纵,导致受害者陷入自我怀疑、丧失自信自尊、情绪或精神失衡,并依赖施暴者。“Gaslighting”是精神家暴的一种表现,该词也是《韦氏词典》2022年度热词。

世界范围内,精神家暴都在唤起越来越多的觉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021年4月,英国颁布新版《家庭暴力法案》,该法案首次将家暴的法定定义扩展到身体暴力之外的其他侵犯行为,包括胁迫和操纵行为、滥用受害者财产的行为,以及“心理、情感或其他暴力”,亦相应扩大了人身保护令的覆盖范围。

法国男女平等、多样化与机会均等事务部,在2019年9月3日至11月25日期间推动“格雷内尔”反家暴机制,提出心理控制往往是暴力产生的第一步,而这一步又往往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

我国于2016年3月1日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中,已经明确了侵害行为既包括身体,也包括精神,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探索将家暴防治延伸到婚前、离婚后及精神暴力等情形。

2021年12月底发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则规定,“禁止用迷信、精神控制等手段残害妇女”。广东、江苏等地的反家庭暴力条例、实施办法等,亦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包括跟踪、骚扰、经常性谩骂,以及漠视、孤立等精神侵害行为。

然而,尽管社会对精神家暴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但精神伤害存在隐蔽性强,证据采集比较困难等问题。多位法官及法律专家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司法实践中对精神家暴的认定存在一些难度,建议通过发布司法解释、指导案例的方式,增加涉精神家暴案件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针对家庭暴力举证难、认定难、制止难的问题,我国2022年8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增列了纳入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逐一写明了可用于证明的具体证据种类,而且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将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